“四聚焦四提升”推进党建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3-07-26浏览次数:28

“四聚焦四提升”推进党建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工作案例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

 

一、基本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按照政治建院、教学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理念,不断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积极践行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聚焦组织建设、教学科研、立德树人、社会服务四大领域,提升党建凝聚力、推动力、向心力、影响力,推进党建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该支部入选全省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2年12月,所在学院入选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培育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组织建设,强基固本提升凝聚力

创新工作体系,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出台《马院发展规划》和《马院“十四五”规划建设思路》,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长期建设与发展。加强支部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将党小组建在教研室上,创建兼合式党支部,使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活动更加经常、支部更有活力,把支部建设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创新活动载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支部将党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定期举办“师德”宣誓仪式,与党员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不少于10学时师德教育活动,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大先生”育人队伍。

(二)聚焦教学科研,内涵引领提升推动力

创新党建引领教科研组织,推进党建教科研共探讨同进步的有效覆盖。支部将党小组建在教研室,方便党小组不定期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探讨教法改革。对教学效果一般、新上课和上新课的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支部立项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组织形式,完善“支部牵头、党小组落地,党员教师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推动支部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经过不懈努力,支部教师教科研水平与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创新教科研长效提升机制,推进党建教科研同发展共促进的良性循环。支部将党建与教科研同规划、同落实,坚持支部建设与教科研团队建设相结合。党小组组长(即:各教研室主任)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举行学术汇报及项目工作进展介绍,交流分享前沿理论,推进教科研团队成长壮大;借助定期召开的“三会一课”将学科前沿、理论热点、研究动态和课题申报以民主生活会会议议题的形式进行专题讲解、团队攻关、协同创新,形成专业融合、年龄梯队、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长效提升机制;创建“党建+”青年教科研团队,发挥支部书记“业务精,科研强”的头雁作用和党员教授“传帮带”作用,在加强支部建设同时,形成党建与教科研工作同发展共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聚焦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提升向心力

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成立读书社兼合式党支部,发挥教师党员在学生理想信念确立、先进文化传播、成长成才引导中的作用;制订《马院支部教师联系专业院系制度》,与专业院系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上互联互通,实现校内协同育人;与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协同,形成校际集备机制,实现校外协同。

 

 

创新“大思政课”建设,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模范践行者。支部教师编写《师范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程》校本教材,实现思政实践教学课程化,以“学”涵养,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创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以“虚”入实, 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照进现实;开展系列实践育人活动,以“实”促行,宣传、践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以“景”入情,让思政教育有滋有味。

 

创新宣讲模式,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在以支部书记牵头的教授团队宣讲团指导下,成立以读书社兼合式党支部为基础的大学生“启航”宣讲团,打造“3+3+3”立体宣讲模式,每年平均宣讲40余场,受众5000余人。积极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以“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主题征文和微演讲”等为契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四史”教育融合,登台讲述中国好故事。

 

(四)聚焦社会服务,锚定发展提升影响力

聚焦服务大局,积极推进全国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2019年,支部书记伊文婷教授在教育部主办的“深化高职高专思政课改革创新经验交流会”上做主题发言;在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论坛上做专题交流。与省外高职院校联合承办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高职思政课名师论坛。

 

 

 

聚焦主责主业,引领福建省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连续5年承办“福建省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带头创立福建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校际集备机制。

 

聚焦担当作为,助力西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结对帮扶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参与全省课程思政建设培训工作;为学前教育师资国培项目开展学前教育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三、主要成效

(一)高质量党建促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度高,对思政课满意度达96.5%,96.6%毕业生表示在校期间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教师职业道德表现满意度达97%。近三年,学生入党258人,入党积极分子1108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505人;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38项;在册志愿者8119人,党员占比13%。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34项。其中,2021年、2022年,分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高职高专组二等奖和一等奖;2018年—2022年连续五届“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征文微演讲比赛中多人次获一、二、三等奖。

 

 

 

 

(二)高质量党建促思政课教科研成绩斐然

近五年,学院新增国家级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子项目1项,省级培育项目1项,教育部教改项目1项,省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改精品项目14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示范课1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以上教学类比赛17项,其中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类比赛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精彩课堂网上展播1项。新增2个省级科研平台,省部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12项;近5年,出版著作3本,教辅教材5本,论文59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本科学报13篇、省级以上获奖21篇。

 

 

 

(三)高质量党建促社会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支部教师依托5大平台,进行教学改革和推广34场次,19所省内外学校、企事业单位来校参观考察,实现成果共享,服务全国高职思政课建设。连续5年承办福建省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形成12篇《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报告》,积极参与福建师大、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国培项目,引领福建省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对接西藏昌都职业技术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指导30余所中、高职院校,学前园所课程思政建设。其中,第二批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中获评10余门,福建理工学校获评第二批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撰稿人:伊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