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 优秀成果展示:构建“135”党建工作模式,助力卓越幼师扎深真理之树

发布者: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发布时间:2024-06-11浏览次数:120

构建“135”党建工作模式,助力卓越幼师扎深真理之树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 总结报告


一、项目简介

党支部名称: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项目名称:构建“135”党建工作模式,助力卓越幼师扎深真理之树;

项目起止时间:2022年12月-2024年5月;

支部党员数:16人;参与活动的党员数:16人;

支部所在单位中心工作: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二、“立项活动”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要引导新时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秉持学校以党建引领卓越幼师新发展,以卓越幼师新发展促党建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学院特点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创新育人方式,统筹各方资源、多方联动,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聚人心、以党建强特色,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青年,促进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模式更加完善和可靠,助力卓越幼师扎深真理之树,以卓越幼师新发展助推学校事业取得新跨越。

三、“立项活动”做法

支部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和“三个强化”推进“五个维度”党建活动载体的党建工作模式,助力幼师扎深真理之树,持续培育卓越幼师。“一个核心”即扎深真理之树,培育卓越幼师;“三个强化”为强化思想引领、文化教育和实践养成;“五个维度”党建活动载体即理论学习、红色体验、校园文化、实习实践和志愿服务。通过以高质量党建来助力幼师学生培根铸魂,来引领幼师学生高质量发展,让幼师学生党员真正成为政治过硬的领航者,思想先进的引领者,学习优秀的标兵者,工作积极的表率者,生活乐观的倡导者,成为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

(一)装好“总开关”,学深悟透,让理论学习知行合一

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党章、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等优秀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支部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小组为主要载体,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学习与筑牢师生党魂结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来保证和提高培育的质量和效果:一是在“开学重入党启蒙教育”“国庆重爱国主义教育”“日常重红色精神教育”和“毕业重先锋示范教育”等活动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学习和运用,引领学前青年学子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通过开展“清明踏青出行,缅怀寄思英烈”清明祭扫、“追寻领袖足迹,汲取奋进力量”暑期三下乡活动和走进大坪村平潭综合实验区主题党日馆开展现场教学活动等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二是发挥支部力量,通过思政教师讲、支部书记讲、总支宣讲团讲等形式帮助幼师学生学懂弄通新思想,感悟思想伟力,铸牢理想信念,树立报国志向。支部通过各种丰富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形式让学前莘莘学子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

用好“金钥匙”,体验感悟,让红色印记永不褪色

支部始终秉持用好福建红色资源,讲好福建红色故事,持续引导幼师学生不断学习红色文化,铭记家乡红色人物,传诵家乡红色故事,赓续社会主义红色血脉。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走访感悟先辈留下的红色印记活动,组织师生党员深入福建革命老区、红色遗址体验感悟,党支部打造“家乡红色故事”分享平台,通过开展“探访红色圣地,追忆民族英雄”“寻找历史足迹感怀峥嵘岁月”和“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家乡红色故事分享会等党日活动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分享的红色基因和爱国基因,播撒到学前学子的道德素养、师德师风中去,以支部党建带动班级团建的新发展,让红色思想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广大学前学子中不断走实走深,永不褪色,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

(三)立好“压舱石”,深度融合,让校园文化薪火相传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媒介。支部始终秉持高校文化建设要以党建为“领头羊”,持续将党的新思想新文化,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植入学前青年学生的心中,把握幼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党支部通过“艺”“赛”“践”三位一体,打造薪火相传的格局,统筹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发展,通过组织开展“社韵流彩竞芳华,联舞筑梦话青春”学前教育学院社团成果汇报演出、“聆经典之声,品中华之韵”经典诵读大赛和校“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等活动,铸牢立德树人根基,汲取青春奋进力量,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争做“四有”好老师,永葆人民教师政治“本色”。

啃好“硬骨头”,专业渗透,让实习实践成人成才

一是支部组织让新时代下的学前学子,走进基层一线,走进实习实践基地,走进国家需要的前沿地方,持续将党性修养、党的知识融入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中,增强他们专业的自信心、使命感与自豪感;二是支部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创设平台,让学前学生会创新、会创业、会创造,如“走进高博会,领略前沿技术,赋能智慧教育”;三是支部优化服务,让青年学生能创新、能创业,积极对接学生就业需求,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就业质量。如联合福州青创“开展毕业季劳动争议法治大课堂”。最后,支部通过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专业优势,赋能就业创业,依托学前教育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并携手福州小善公益,聚焦社会服务,聚焦专业成长,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实践奉献祖国,在实践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领悟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促进党建与就业创业深度融合,以期达到培养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

(五)配好“指南针”,从心出发,让志愿服务暖心传递

支部以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助推支部学生党建工作,从而不断激励学前学生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认同和身份意识,不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作为其中的先进分子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党支部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和“党员红色先锋岗”,在“迎新”“校区搬迁”“文明创建”“社会服务”等志愿活动中,抹上一道鲜红的颜色;入党积极分子作为红色力量的后备军,支部成立“红色积极分子青年志愿服务队”,如开展新“心”相融,共享青春的学前教育学院“福佑星程”特殊青少年群体关爱行动的志愿活动,自觉践行五四精神,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党员的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两支“队伍”在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中助推支部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发展,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做新时代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四、“立项活动”成效

支部通过“立项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核心”和“三个强化”推进“五个维度”的党建活动的“135”党建工作模式,助力卓越幼师扎深真理之树,助推以高质量党建来引领幼师学生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一)形成浓郁学习氛围,真理信仰之树扎深起来

通过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形成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新思想、学习“五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营造了浓郁的支部学习氛围,切实增强了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跟随者的时效性和长效性;带动了一批批学生骨干成长成才,培养其成为深受师生喜爱的优秀党员,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如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11人荣获2023年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一二三等奖。学生党员陈希研等的“立足中国坚定文化自信,着眼世界增进国际理解”项目获2023年福建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专科组)一等奖。

(二)构建长效育人机制,支部战斗堡垒强起来

支部通过积极探索并完善适合学院特点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育人方式,统筹各方资源、多方联动,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聚人心、以党建强特色,持续挖掘教育内涵,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形式,结合学院工作特色,延伸到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文化传承、专业成长、资助育人、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领域,也形成了基层党支部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局面,实现党建与学生思政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支部和学校的建设提供坚强堡垒根基。如支部党员王思莹等荣获教育厅主办的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合唱一等奖;支部入党积极分子胡锦航荣获教育厅主办的福建省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职业院校学生组二等奖;支部党员许壹鑫等同学主持的创业项目荣获2022年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支部党员陈希研荣获教育厅主办的第十六届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一等奖;学前教育学院“福佑星程”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志愿服务队荣获2023年全国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优秀实践团队。

(三)产生良好示范效应,党员模范作用亮起来

师生党员扎深真理信仰之树,持续做好内功,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支部党员老师的《高职学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获省教育厅2022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立项;支部党员老师的《“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机制研究》获省教育厅2022年度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辅导员研究专项)结项;支部老师的《新媒体技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策略研究》及《“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研究》通过校级科研资助项目结项;多名教师党员荣获“校师德标兵”“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以此扎实提升了师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实效,促进支部党建工作模式更“强”、更“优”、更“稳”和更“活”。

五、佐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