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好故事”展示:坚守初心承技艺,艺心向党育新人

发布者:艺术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4-06-11浏览次数:53

守初心承技艺,艺心向党育新人

 

一、党员基本情况

王萍萍,艺术教育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女,1971年4月出生于泉州安溪,2005年6月入党,现为艺术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兼任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艺术教育专业群”省级首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兼合式党支部书记,教授、二级作曲。199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到我校前身之一-福州艺术师范学校任教至今。

现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指委委员、美育专委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国培计划”专家,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职业教育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福建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入选福建省学校美育专家、中小学艺术质量监测专家等4个专家库。荣获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提名奖、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项目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撰写的美育案例分获全国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二、故事内容

(一)守初心,艺心向党育新人

1971年,王萍萍教授出生于泉州的一个音乐之家,父亲是印尼归侨,父母大学毕业后一道支援贫困山区建设,扎根安溪县从事山区音乐教育、社会文化工作。父母亲“淡泊名利、仁爱宽容、勤思笃学”的品格,和谐友爱的良好家风植根于她的血液里,让她始终保持一颗向善向美的心,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敢前行。1993年,王萍萍教授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到我校前身之一福州艺术师范学校工作。31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学习钻研,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三级教授、省级名师,从事过的工作涉及教科研、党建、学生思政、行政管理以及社会服务工作,经常是5+2、白加黑地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助力学校和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任教以来,王萍萍教授始终厚植师德情怀,坚持“以美润心 以艺润德”,潜心育人、躬耕不辍,致力于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艺术创作等领域,将“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作为自己美育教学、艺术创作的努力方向。她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使自己具备较好的学术功底,具备立德树人的良好能力和素质。在所授的《二胡》《音乐欣赏与音乐史》等课程教学中,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认真耐心、因材施教,给与学生手把手、个性化的到位指导,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审美素养与艺术技能。

王萍萍教授对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和成绩不好、常被忽略的“后进生”都应给予平等的爱与尊重,把学生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爱。学院一名五年专的学生入学时刚15岁,学习目标模糊,活泼好动玩心重,跟着外面认识的年长朋友沾染了不良习惯,旷课违纪越来越多面临开除,家长也因此经常责骂孩子。她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多次协同辅导员,和家长认真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断地给予孩子温柔鼓励和耐心引导,给她单独“开小灶”制定学习计划,为她找学生“小老师”引导,建议家长适时陪孩子旅游缓解亲子矛盾。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情况逐渐好转,不再老想往外跑了,学习有了显著进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毕业那年一次性通过笔试与面试,取得教师资格证,给家长和老师们都带来了巨大的惊喜。爱这样的“后进生”,需要牺牲时间、花费精力,但是让一个还不太懂事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领悟到家长和老师的苦心,走上正道,这种爱和挽救富有价值和意义,也正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二)勇担当带头攻坚克难

作为一位学校美育工作者、美的传播者,在师长们的指引下,王萍萍教授传承着学校的“三特精神”和优良传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示范引领传帮带作用,勇于担当,团结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激励带动全上下拧成一股绳,各司其职、各显才能。

日常工作中,王萍萍教授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热情服务、关爱体贴,时时关注“人”的工作,做有心人,对学院老师们的优势、特点、困难等各方面情况了然于心,及时帮助;注重弘扬正能量,经常在学院微信群、朋友圈,及时表扬宣传学院的先进典型,感谢他们对工作的付出与奉献,鼓舞人心,不足之处也会严肃指出,帮助提升;注重下沉一线,带好团队。老师说:“虽然项目多、工作辛苦,但看到萍老师一直亲力亲为,和我们一起加班加点,在一个个项目申报、组织过程中大家共同进步,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也是愉快的。艺术教育学院逐步形成艺心向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团队精神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情意融融、温馨和谐大家庭

近年来,王萍萍教授带领所在支部--教工第一党支部、“艺术教育专业群”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兼合式党支部、教授工作团队,创新方式方法,发挥专业优势,全方位、浸润式地将党建思政工作融汇于艺术实践活动中。学院创建“艺心向党”品牌,“一融双优”建设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教工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部联合立项获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负责的项目获批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级专业群、专业化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近三年,学院师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251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较高,就业质量较好。

(三)展风采,示范引领辐射

2015年,鉴于我校在福建省艺术教育领域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福建省教育厅在学校设立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为全省学校美育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示范引领辐射全省的学校美育工作。中心成立伊始王萍萍教授兼任副主任,2021年被聘为主任,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受省教育厅委托研制《全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等多项省级美育文件、标准及福建省大中小学美育发展年度报告》等专项报告,文稿达40多万字。

王萍萍教授带领省美艺中心,协同学校各相关学院、部门致力于开展美育师资培训和美育教科研项目的帮扶指导。她带领团队承担“十一五”至“十三五”小学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十三五”乡村艺术教师培训、多期福建省百所中小学乐团指挥培训班等省级培训,持续培养培训福建省小学美育领军人才和基层乡村师资7000多人次。据统计,全省小学音乐学科仅有的7名正高级、5名特级、1名省级名师,以及小学美术学科仅有的7名正高级、4名特级、2名省级名师都毕业或培养于我校。同时,积极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多次深入松溪县、德化县、福安市落地送培送教,精准结对帮扶,推动乡村美育师资成长。有高度、有温度、有亮度、有显示度的美育师资培训社会反响好,成果获得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福建省教育厅“用心唤醒教育情怀,精准引领专业发展”的高度评价,荣获省厅培训评估A级单位,为促进全省学校美育工作的优质均衡和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多年来,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王萍萍教授在传播技艺、立德树人的征程上不断前行,她鞭策激励自己成为“四有”好老师,为热爱的美育事业而奋斗。始终努力做到“有情怀的教书育人,有温度的为人处世,有高度的示范引领,有力度的实践作为”,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与担当,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师资和技能人才而努力。

三、佐证材料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