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好党课”展示:增进“民生福”,续写“山海情”

发布者:陈雨露发布时间:2024-06-11浏览次数:137

增进“民生福”,续写“山海情”

主讲人简介

陈雨露,女,1994年2月出生,法学硕士,讲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实践课教研室主任。2013年12月入党,2022年7月起担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兼合式党支部书记。

曾获福建省高校基层党务干部职业能力大赛(高职组)团体二等奖、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福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遴选”一等奖、福建省“三个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遴选三等奖、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教学展示活动,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参与福建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四史”教育》。近年来主持厅级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等等,发表论文5篇。

二、文本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党课的主题是:增进“民生福”,续写“山海情”。“一口田,衣禄全”这六个字的民谣,组成了一个“福”字,体现了人民自古以来对生活的美好期盼。福建省作为全国唯一名称中带“福”字的省份,有着丰富的“福”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接下来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福建省与“福”文化的不解之缘。

【视频导入】探访福文化博物馆:深情述说八闽人民“福”缘

刚刚大家看到的是位于福州的福文化博物馆,馆内通过丰富的实物和照片生动展示千百年异彩纷呈的“福”文化遗产,让我们感受到了福建人民与“福”文化的不解之缘,同时也在诠释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福建福文化历史悠久。这些年来,福建充分挖掘“福”文化资源,开展‘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以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就是幸福和为民造福、增进福祉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今,“福”文化已经浸润在福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二十大会议期间,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福建展区的“福”文化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

【教师提问】那么究竟什么是“福”文化?它有哪些当代价值?该如何传承创新?让我们一起通过寻“福”、造“福”和传“福”三个模块共同探讨。

(一)寻“福” :传承“福”文化,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人自古就祈福盼福、崇福尚福。“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人生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独善其身的小福,更有兼济天下、共达于善的大福。

【融入福建故事】回顾福建的历史,“福”文化蕴含的“为民造福、增进福祉”的理念在一代代爱国人士身上体现着。比如:林则徐口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政治担当,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下“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慷慨誓言。这些福建近代历史名人用实际行动谱写着“福”文化,他们宁愿牺牲自我,也要争取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以来,我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福”文化,还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代之“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理念,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百余次提到“人民”,字字饱含深情,句句掷地有声。报告中出现的“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人民主体地位”等热词,更是饱含着对人民的尊崇与热爱,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以科学的理念知福、惜福,以“五位一体”的建设造福,以共享发展的理念带领全国人民谋幸福,不断为人民谋取幸福生活,带领人民走上幸福之路。

(二)造“福” :种出“幸福草”,造福全人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一共出现了105字字饱含深情,句句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数十年来他扎根菌草事业,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让我们先听听这首山歌寻找答案。歌里传颂的种蘑菇的扶贫专家就是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被誉为“菌草之父”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在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中,林教授再次向全世界谈起这株“幸福草”,让我们一起走进背后的故事。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故事】林占熺出生在福建山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由于常常饿肚子,他从小就向往学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农民生活。填报志愿时他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农业院校。大学期间的林占熺在入党第二天写下铮铮誓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林占熺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过去,“要种蘑菇就得砍树”的菌林矛盾一度是世界级难题。1983年,在福建农学院工作的林占熺开始了“以草代木”培养菌草的研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研发资金,没有实验场所和设备,可他决心干到底!没有实验场所,他顶着压力向学校工程队借来5万元建实验室,然而当时他的月工资才46元。没有菌种接种针,他拆了废弃自行车的钢线代替;没有粉碎机,就借用学校的饲料粉碎机……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菌草技术最终诞生!

1996年,福建与宁夏开展对口帮扶。第二年,时任福建省副书记的习近平把菌草技术列为闽宁扶贫协作的重点项目。林占熺就此开启了20多年的菌草扶贫之路。面对大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他因地制宜地提出“窑洞种菇”的新方法。面对当地农民的重重疑虑,他提出包教技术销售,甚至承诺农民:赚钱归你,亏了我赔。就这样,他带领农民种双孢菇脱贫致富,最终收获了农民的爱戴。如今,菌草技术已在31个省份506个县推广应用,还传播到108个国家,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总书记在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的贺信中再次发出号召:要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

如今,已80多岁的他依然奋斗在科研一线,为黄河治理贡献菌草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饭碗里”是林占熺的不懈追求。他要在新征程上帮助更多人迈向幸福美好生活。同学们,听完了林教授与“幸福草”的故事,大家是否深有感触?林教授寄语广大青年:“去传承信仰的力量,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人民需要的地方,既要勇于做惊天动地事,又要甘心当隐姓埋名人,用自己所学造福全人类。”

(三)传“福”:借力数字化技术,续写“山海情”

【我们在行动】福建与“福”有关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闽宁合作不止体现在菌草项目上,还有经贸、旅游、教育等多领域。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讲讲福建和宁夏教育领域的“山海情”故事。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亲自部署的伟大事业。山海虽远,闽宁情长。1996年至今,两省区迈向全方位深度合作。2022年,教育部部署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福建作为数字中国的实践起点,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数字化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早在2013年,我校就正式启动闽宁学前教育对口协作发展工程,依托数字化技术与宁夏进行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宁夏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质量。同学们来看这组照片:这是我们通过数字技术为远在闽宁镇的孩子们上课,持续助推我国学前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承办“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国培示范项目的专科学校,我们学校为宁夏的教育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不仅如此,2022年开始学校还启动了对口援助西藏昌都项目。利用数字技术,我们将福建经验与西藏共享:开展了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和幼儿园书记(园长)培训专题讲座,并远程指导学员开展工作坊活动等等。进一步发挥了学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示范辐射作用,为西藏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就是我们借助数字技术持续深化“山海情”的故事。

在福建还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从1999年至今,坚持26年,除了开展支教,还设立助学金,累计资助超过2万名学生。他们就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这个“山海情”故事已经接续谱写了26年。2020年,支教团作为闽宁协作援宁群体之一,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们担当责任使命、发挥专业特长,把优质教育资源带到西部地区的课堂,在乡村振兴舞台上谱写新篇章。

2023年2月1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闽宁携手 共写山海教育情》,报道了福建以组团选派、集体作战的新模式对宁夏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提升宁夏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动实践。同学们来看这组数据:如今我们实现了宁夏贫困县区教育帮扶全覆盖;实现了职业教育协作全覆盖;宁夏本科高校对口协作全覆盖。闽宁协作开创了东西部教育协作的新样本,助力宁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发布讨论】“寻福”到“造福”再到“传福”,我们看到了福文化在福建的生动实践,看到一代又一代为民造福的生动榜样。宏伟蓝图已绘就,前进号角已吹响。同学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专门部署。那么作为职教生,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利用所学增进民生福祉呢?

【结合职教特点】刚刚讲述的闽宁教育协作的故事,就为我们如何“传”福做出了生动榜样。实际上作为职教生,这是大家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好时代!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202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印发,提出要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发出号召】青春践行二十大技能报国正当时。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让“福”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参考资料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2]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4]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菌草技术在习近平同志的关怀支持下茁壮成长”——习近平在福建(二十六)[EB/OL].福建日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4748124535673542&wfr=spider&for=pc,2022-06-05。

[5] 林占熺:中国菌草何以全球“圈粉”[EB/OL].光明日报.https://m.gmw.cn/baijia/2022-10/30/36123593.html2022-10-30。

[6] 林占熺与他的“幸福草”[EB/OL].光明日报.https://news.gmw.cn/2023-07/22/content_36714216.htm,2023-07-22。

[7] 记者 王永前等.习近平的山海情[N].人民日报,2022-07-24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