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9] 作者:[科研处] 阅读量:[]
12月2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和形成依据”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师范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学者与会。
与会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斗,进行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历史性影响,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四个伟大”的实践指南,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开幕式上,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江苏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况。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友莲在致辞中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以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效。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致辞并作主题报告。他表示,多角度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形成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他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网络环境、军事环境和文化环境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背景和国际视野。
在主题报告阶段,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凤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进、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良书,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吕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分别作了报告。
当天下午,会议进行了分组研讨发言。分组研讨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锡喜、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明生、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义主义学院教授王跃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后,各小组代表进行了小组总结。王跃作大会总结,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不大,但是规格很高;二是发言时间不长,但每位代表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讨论问题比较深入;三是会议主题和中心非常突出,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