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引领 聚力三个注重 促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发布时间:[2022-07-20] 作者:[] 阅读量:[]

艺术教育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作为首批“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对标“七个有力”要求,坚持党建工作三个引领,坚守育人初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探索形成“党建+艺术”品牌特色,推动支部建设与事业发展双提质双增效。

一、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注重培育德艺双馨教师团队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配强支部领头雁,学院副院长、音乐教育专业负责人担任“双带头”支部书记,专业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担任委员,支部核心成员均为专业带头人或教研业务骨干,配齐建成“素质高、业务好、能力强”的支部战斗堡垒;强化政治把关,党支部参与学院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发挥支部骨干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严肃支部组织生活,支部书记带头抓规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制度,着力提升党员政治素质;密切党群联系,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党外人士,党员骨干联系青年教师,支部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工作法。支部党员干部与党外知识分子代表结对交友,组织党员、师生开展“四史”教育,凝聚发展力量,筑牢思想政治基础。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支部党员王萍萍教授进行专题党课宣讲

 

(二)发挥头雁效应,示范引领做先锋

支部立项促项目创新。探索党建对接学术创新团队的支部建设模式,紧密结合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平台建设,创新党支部的运行机制,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党建和业务互融共促。建设“团队领雁”计划,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支部骨干王萍萍教授领衔,组建教授工作团队,支部7名党员为团队成员,形成“老带新、传帮带”团队管理模式;实行“双融双促”考核,将支部活动与教学科研结合,开展政策学习会、教改研讨论坛、业务讲座等;实行业务考核与党员评议相结合,细化团队党员项目任务,在实践中检验、评价党员,以支部建设创新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学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方位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支部党员王萍萍教授入选教育部职业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培养对象,荣获福建省“最美教师”提名奖、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学校美育案例获全国、福建省多项荣誉,中小学美育改革案例获全国案例评比一等奖。王萍萍教授领衔的“艺术教育专业群”团队入选首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团队核心成员5人为支部党员。

美育师资培训案例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学美育改革案例一等奖

 

艺术师资培育案例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党员教师结对促成长。建立“2+1”教科研帮扶机制,1位党员把思想,1位党员导业务,共同指导1位青年教师。政治关,“师徒制”结对子,教龄长的老党员任“师傅”,与年轻教师党员一对一结对,指导帮助“徒弟”熟悉校史院情、研讨专业教学、涵养师德师风,引导树立正确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当好年轻教师思想引路人,支部党员主动亮身份、做承诺,带领全体教师守好科研底线,当好科研诚信守门人;强化专业关,根据支部青年党员专业特点优势,一人一策,选派经验丰富的党员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支部党员谈心谈话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将教研能力建设纳入支部党员民主评议指标,搭台子、压担子,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实践,以赛促教,提升职业能力。近年来,支部青年党员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福建选拔赛第一名1人;第六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单项组创作银奖、表演铜奖1人,编排舞蹈节目在第八届福建艺术节全省群众合唱会演活动颁奖晚会展示,彰显学院美育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社会美誉度。

 

支部党员教师结对子,落实“2+1”师徒制

 

二、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德艺双修高素质人才

思政+艺术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以艺献礼”,党史教育有声有色依托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平台,创新支部活动形式,支部开展“音乐党史”主题研讨,党史教育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践,支部党员成立若干项目组,组织开展艺术党史分享会、“党在我心中 红歌永流传”红歌演唱讲座、“奋进新时代  永远跟党走”音乐党史教育专题演出、“师生念党恩 红歌传校园”快闪活动、红色经典音乐会、筝乐民歌重奏专场暨申毅古筝教学实践师生音乐会等 7 场艺术活动,线上线下参与师生 57.75万人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奋进新时代 永远跟党走”音乐党史教育专题演出

 

“以艺战疫”,党员先锋尽显担当支部组建党员志愿队,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支部党员干部任小组长,教研室主任带头、青年党员全员参与,组建支部党员先锋队,带领其他教师成立小分队,全力投入校园疫情防控,为隔离观察学生配送一日三餐,用心、用情、用力为学生服务。支部党员示范先行,原创《一抹洁白》《奔奔奔》等优秀抗疫主题音乐作品,举办艺术直播分享会,设计宿舍健身操等,用艺术凝聚力量,用文化浸润生活,团结带领师生共克时艰,共谱抗疫时代强音,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奔奔奔》《一抹洁白》被学习强国平台、职教强国、福建教育微言、

福建教育电视台等官方公众号推介

 

党员通过举办筝乐直播分享会、设计宿舍健身操等形式团结师生共抗疫情

 

(二)“专业+实践”,赛学结合促人才培养

支部积极探索“实践导向、以赛促学、学用相长”的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支部活动进教学实践、进专业汇演、进技能竞赛。组建学生小榕树艺术团,创建“艺海拾贝”学生实践活动品牌,组织指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搭建以演促学、以演促训、以演促赛实践平台。在2021年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福建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中3位参赛学生荣获团体第一名、个人全能第一名,五个单项斩获四个第一名、共获得9个单项奖;学生获第八届全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声乐赛项二等奖1项,全省高职技能大赛钢琴、声乐、舞蹈赛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

 

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三、党建引领美育研训帮扶,注重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力

(一)助力全省学校美育研究,支部建设有深度

党支部积极参与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工作,支部党员参与编制全省大中小学美育工作建设和发展年度报告,组织申报教育部、福建省美育专项课题和多项省级学校美育项目评审,遴选组建福建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库,推动美育工作纳入“对县督导”“教育强县”评估的指标体系等,为全省学校美育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学院综合艺术师资人才培养做法在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学校校长陈峰教授在教育部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上作艺术师资培养典型发言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支部党员

王萍萍教授在全国美育大会上的“美育实践求共享”沙龙上分享先进实践经验

赋能全省美育师资培训,服务社会有力度。支部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助力福建省乡村美育教育事业发展。连续五年协办“福建省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福建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小学音乐学科省级培训”,完成了23位福建省“十三五”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500名乡村美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工作成效明显,荣获“A级培训单位”。

党员教师在省级美育师资培训班中担任班主任和授课工作

(二)多维共建结对帮扶促发展

校校合作,共赢共促。探索基地校深度合作模式,与十多所小学建立“紧密共建型”实践基地,邀请基地校名师进校参与课程教学、指导技能竞赛,协同参与人才培养。在基地校成立“美育研究、管弦乐、音乐教学、合唱艺术教学”等教师工作站,党员教师带头深入一线,联合开展主题党日、专业教研,推动党建工作与实践实训相融共促。

校地合作,协同发展。与龙岩市、泉州德化县、南平松溪县等多地签署结对协议,共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学校美育工作帮扶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和社会实践基地”,在党建思政、美育师资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校地共建,共享资源、互通信息、互促教学,助推县域学校美育工作改革发展。

支部党员在松溪县美育教师素质提升项目培训班活动中担任组织与授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