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为看,察为思。”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与分析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助推学生筑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理念,提升学生观察、解读、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2023年5月18日,游戏教研室举办了“游戏点亮童年 专业陪伴成长”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比赛。此次比赛紧密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赛项,分初赛与决赛进行。赛前,课程组教师认真研讨赛项安排、评分标准,力求比赛内容真正衔接岗位实践。
初赛阶段,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对接,实现“课堂学习场域”与“幼儿园工作场域”双向融通。课堂学习场域中,教师以幼儿园典型工作案例引导学生围绕“游戏与儿童发展”思考、讨论、总结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与分析的基本框架。幼儿园工作场域中,师生共同走进幼儿园,现场观察、记录幼儿游戏行为,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不同领域的典型行为表现、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等理论知识,解读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有了一定的观察实践积累,师生再共同回到课堂学习场域,就工作场域中的实践进行互动讨论,从而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紧密衔接。
学生实地观察幼儿游戏行为
决赛阶段,每个班遴选出优秀选手参加。比赛现场提供幼儿园游戏活动实录视频,参赛学生需完成游戏行为观察、游戏行为解读、教师支持三个模块的记录与分析。参赛学生认真对待此次比赛,聚焦游戏案例中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的支持行为、游戏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师幼互动等进行思考与分析,理论联系实践,展现了较为扎实的专业能力。赛后,评委分别从职业认知与游戏观念的科学性、行为描述的客观性、分析解读的合理性、推进策略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及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决赛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本次活动有效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反思意识,从浅层次的解读迈向深层次的解读,在相互分享、借鉴的过程中读懂儿童、读懂游戏,进一步提升了游戏的分析与支持能力。
教师解读比赛要求
参赛学生认真观看并记录
参赛学生专心分析解读游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