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发展新时代师范院校的教育事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所师范院校,我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着特殊的职责使命。
6月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召开了学习研讨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伊文婷主持。
伊文婷院长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解读。她强调,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她指出,作为师范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开好“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这门课程,牢牢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坚持主题教育开展与马院重点任务落实相结合, 扎实做好“三进”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与把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涵意蕴和实践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的同时,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不懈努力。
与会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与工作,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郑舒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在思想上对标对表,使思想引领“有声有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德育实效,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在行动上紧跟紧随,做知行合一的“行动派”。学院坚持虚实合一,强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大力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扎实做好新时代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在效果上求真务实,坚持学训融通,不断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师范生实践应用能力,以职业精神和真实本领矢志奋斗、奉献祖国。在落实上落地生根,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室主任 郑丽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和信心。“强教必先强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作为师范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思政课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潘昭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要秉承教育初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于律己,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长知识见识;二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足学科特点,注重思想建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将个人梦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三要坚持改革创新,立足教育实践,学习先进的教育价值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