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1] 作者:[学工] 阅读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教育强则国家强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2.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谈文艺,习近平用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针;高校定位的这“四为”,则更有现实指向:高校不仅要立德树人,更要为治国理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解决方案和智慧。
青年们,作为事业的接班人,你们的思想和本领,都准备好了吗?
3.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统一的,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更好走向世界。”
教育有普遍性和规律性,也有特殊性和时代性。
中国教育自有其脉络。按照朱熹的说法,在“小学”的阶段,要教“洒扫、进退、应对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与之相应的“大学”,则要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同样要继承教育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比如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发掘学生的潜能等。但更重要的,是找到属于当代的中国教育之路:要教什么样的内容、育什么样的英才?在侠客岛看来,教育的内容,不仅应该有同时代同步甚至超前的知识,更应该有“价值”;这个“价值”,就体现在接续古代传统、打开世界视野、同时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这是一道大题目。
4.对当代高校学生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5.马克思主义是高校鲜亮底色
“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要下大决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应该提倡各种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切磋交流,提倡对各种思想文化广纳博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
6.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过程
“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7.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教师要精心从教、学生要精心学习,通过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过程也是学生锤炼心志的过程,学生的不少品行要在学习中形成。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而其基础在于学校办学方向和治理水平。”
8.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亲自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乃人生之大幸。当代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限光明。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9.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解疑释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关键。”
正如习近平在北大讲的那样,“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10.实践育人
“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11.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12.教师要成为“大先生”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
1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很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一样关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