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7-06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与实践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2025年7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星火逐日”社会实践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赴宁德市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浦源村等地,开展以“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

“星火逐日”社会实践队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成员共同走进周宁“三库+碳库”文明基地,这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地,大家参观了习近平同志种下的三棵杉树,树木挺拔苍翠,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参与实践的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林业发展的关心,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绿色发展理念在心中悄然生根。

微信图片_20250708094020.jpg

探访家庭农场,领略发展变迁

随后,社会实践队与读书社成员一同来到黄振芳家庭农场。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到此调研,并称赞其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思路。如今,农场里绿意盎然,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大家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了解到农场从一家种到家家植的变迁,见证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理念的落地见效。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林一田,都展现出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美好图景,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漫步鲤鱼溪,感受人文魅力

实践队与读书社成员来到了鲤鱼溪。这里溪水潺潺,鲤鱼畅游,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令人陶醉。同学们沿着溪边漫步,聆听当地关于鲤鱼溪的传说和故事,感受到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这不仅是一条生态之溪,更是一条承载着当地人民智慧和情感的文化之溪。此次参观,让同学们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意义。

拓展实践空间,深化思政教育

为进一步拓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开展结对合作,共同举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挂牌仪式,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此次合作是深化思政教育改革、丰富育人资源、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实践。未来,双方将秉持资源共享、平台共创、活动共建的原则,凝聚合力,共同谱写“大思政课”育人新篇章。在此过程中,省考试院驻周宁七步镇后洋村的驻村毛楷书记为师生们上一堂《后洋村的故事:乡村振兴与强国之路》的思政课。通过讲述后洋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变化,展现新时代乡村的奋进故事,引导师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在基层实践中践行强国使命,进一步丰富了“大思政课”的内涵与形式。

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投身于“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的教学活动。学院精心策划,以“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为主题,将其深度融入全省大学生“追寻领袖足迹”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索,在实践中深刻体会思想的力量,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厚植爱国情怀,切实担当起强国使命。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参与的师生们深刻领悟到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践行思政课所学,为建设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担当强国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今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行见八闽”实践教学,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以实践促成长的机会,让思政教育在广阔的社会课堂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引导更多学生在“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的征程中成长成才。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