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智斋”国学讲堂第6期——传承文化血脉 扎根种子工程——徐林旗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师范人的幸福责任担当

发布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7-04-20浏览次数:0

"孝悌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一个民族,如果说血脉传承是体,文脉的传承则是魂。4月14日下午,我校图书馆诚邀清华大学徐林旗研究员在学术报告厅为三百多位师生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师范人的幸福责任担当》专场讲座,校委书记 鲍仕梅、校长郑健成到场聆听,同时近三千名学生在教学楼同步收看。
讲座伊始,徐林旗老师以血为喻,讲了传统文化内在的龙马精神,与外在的民族品格,我们应从"经、史、子、集"中汲取精神养分,回归中华民族的根源性典籍。接着提及朱熹眼中的"小学"与"大学"教育,以及师范人应该拥有的中国人自己心性的"教养"智慧: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生等。谈到幼师人的幸福担当,他说,幼师事业是一项种子工程,应着眼于"幼儿养性"的教育理念,承担着人心回归的重要责任。幼师人应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三达德,有士大夫的情怀,应以此为荣,努力建设福建、建设我们心中的福田。
徐老师代表清华大学百年树人文化促进基金项目志愿者,向学校捐赠了价值四万余元的经典图书,鲍书记为徐老师颁发捐赠荣誉证书,并代表学校师生表达感谢。
"回家的跪拜,这是我蓄势远行的行囊,也是你的,也祈福着民族回家的血脉、远行的力量。"这是徐老师写的《清明三章:回家的路,跪拜的信仰,行囊里的清华》中最真挚的期盼: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新路,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
徐林旗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师范人的幸福责任担当"
捐赠书籍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