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院教研月系列活动】 传中华文化薪火 服务“一带一路”发展 ——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圆满完成赴菲律宾汉语教师培训工作

作者:学前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8浏览次数:10

2025年4月16日至17日,学前教育学院“乐教笃行 智课新范”教研月系列活动之赴菲汉语教师专题培训顺利举行。本次培训聚焦“中国文化传承与幼儿课程设计”,为即将赴菲律宾担任汉语教师的同学们量身定制,旨在通过高校教师的专业引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落地的幼儿课程体系,助力学员成为文化传播使者,服务“一带一路”教育合作。

、美术实操:用创意点亮非遗传承

学前教育学院吴丽芳、许文鹏老师带来“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操”课程。吴丽芳老师分享了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包括走进本土文化现场、重塑校园审美环境、开展亲子主题活动、深化美育实践活动等内容。她强调本土文化具有活态性,幼儿园审美环境应依托本土文化底色兼容多元文化色彩,亲子主题活动能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美育实践活动应引导幼儿从“做中学”。此外,通过《有趣的糖画》《元宵舞龙闹翻天》等活动案例,展示如何将非遗技艺、传统节庆转化为幼儿可参与的美术项目,并分享“画本霞浦 多彩非遗”儿童剪纸作品展的实践经验,强调校园审美环境与文化主题活动的融合。许文鹏老师则带领学员以“京剧脸谱”为主题,设计并实施融入传统文化的美术活动。学员们在实操中领悟到,美术不仅是技艺传授,更是通过剪纸、脸谱、传统服饰等元素,让菲律宾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知中华文化的美学精神与创新力。

、早操设计:让传统文化“动”起来

林萍、柯咏两位教师以“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幼儿园早操活动设计与编排”为主题通过实际案例赏析和现场实操互动,分析了幼儿园早操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途径,阐述了让传统文化“动起来”的可能性。林萍老师从理论层面解析早操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讲解早操设计的时长、队形、结构、音乐与器械选择等关键要素。她特别强调徒手操与器械操的特点,为学员提供科学的早操创编指导。柯咏老师则带领学员实操武术操《中国功夫》、民族舞《乐无边》,通过动作分解、队形变换等训练,让学员体会如何将武术、民族舞蹈律动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早操,在律动中培育幼儿的文化感知力。学员们在刚柔并济的动作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海外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积累了创新思路。

、语言活动:在阅读中浸润文化基因

杨佳老师以“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核心,结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梳理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层关联。她聚焦教育部推荐的347种幼儿图画书,选取《姥姥的布头魔法》《十二生肖的故事》等经典绘本,引导学员分组进行文化元素分析、主题网络图设计及活动流程规划。通过绘本阅读与活动设计,学员们学会了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听说读写的教学中,为幼儿打造沉浸式文化学习体验。

四、音乐课堂:让传统旋律跨越国界

王文春老师聚焦“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音乐教育目标出发,解析歌唱活动、韵律游戏中的文化传承逻辑。她以《咏鹅》《茉莉花》《二十四节气歌》等经典曲目为例,指导学员如何通过旋律改编、歌词解读、情景表演等方式,将古诗词、民歌、传统节日音乐转化为适合幼儿的音乐课程。王文春老师强调,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与文化认同,让传统文化在歌声中流淌,为幼儿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此次培训作为“乐教笃行 智课新范”教研月的重要环节,不仅为赴菲律宾学员提供了多元的传统文化课程设计思路与策略,更通过“理论讲解+实操创编+反思提升”的模式,强化了学员的文化自信与传播能力。参训学员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把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生动的幼儿课程,在菲律宾的课堂上播撒文化交流的种子,让中华文化通过幼儿教育的纽带,在“一带一路”沿线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