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人文科学学院开展匠韵绘梦沃桑梓,童真共筑续繁荣

作者:团委发布时间:2024-08-08浏览次数:36

非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承传统技艺与记忆的,是传统生活方式得以在当下活态传承的密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工作,特别呼吁要“以手工实践为载体,推动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发扬”。加强非遗传承手工项目,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人文科学学院“师心传承,携手同行”志愿服务队结合学院的师范生技能优势,围绕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手工制作的实践性,精心策划了非遗手工坊项目,通过教授传统手工技艺、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青少年对非遗项目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对传统工艺的持续关注与传承意识,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知非遗文化的价值,传承传统匠心精神,助力培育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



在非遗手工组中,李正林、蔡娴婷、蔡雨轩和陈塬旻四位志愿者作为导师,以精湛的技艺和扎实的文化素养,悉心组织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手工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结合。




富有浓郁中国文化气息的青花瓷,通过感受它的色彩和花纹之美。小营员们精心创作、用心描绘,将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漆扇是运用漆器工艺精心制作而成的艺术品,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匠心与哲思。小营员们通过学习漆扇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探索漆扇的色彩搭配与印染手法,在小老师们的指导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将扇艺的奇妙精深发挥到淋漓尽致。

中华文明史,蘸着这江河水写就。在小老师们的带领下,小营员们树立了“爱水,护水,惜水”的生态保护意识。在他们稚嫩的笔下,描绘出对河流保护的态度和爱护河流的深情。小营员们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行动力。他们别出心裁地制作了别具一格的扇面,将河流保护的理念融入其中,以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方式将这份重要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激发更多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共同为我们的蓝色星球筑起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



孩童们如稚嫩的嫩芽,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在非遗手工的天地里细心探索,编织着属于自己的非遗传承梦。在这段难忘的时光里,非遗手工组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创新的热情。每一次精细的制作,都是对小营员们手艺和耐心的考验;而每一次的分享与交流,更是让他们在技艺上提升,在心灵上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非遗手工组的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以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更加专业的指导,不断促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努力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