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关于在幼儿园开辟“快乐种植园”的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3] 作者:[培训中心] 阅读量:[4]

一、问题的提出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此外,《纲要》中还明确提出:“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而一直以来,我们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片面地重观赏、轻教育,重教师、轻幼儿,重购置、轻创造。作为身处农村的幼儿园,我们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当地幼儿虽然生在农村,却脱离了大自然,以往的种植园的开辟,大多只供幼儿观赏,没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来自于教科书的教案,活动的组织照搬照套,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幼儿在种植园的活动就是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根据幼儿特点创设种植环境,让幼儿成为种植活动的主人,亲历种植活动,了解常见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懂得生长的不易,让幼儿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

综上所述,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幼儿园内广阔的土地资源开辟幼儿园种植园,组织幼儿进入园内真实的种植园(种植园、自然角、区域活动)中,参与系列的符合农村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愉悦成长需要的种植活动。我园将围绕“生态和环保”的课程核心理念,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于幼儿的种植活动中,借助于种植活动开拓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逐步构建种植课程,形成特色。

二、我们的做法及效果

1.栽种植物,开发种植课程。

根据幼儿园“快乐种植园”的土壤特点,季节特点,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初步的规划。建构人人参与的区域环境,设计适合小、中、大班幼儿参与的活动方案,为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栽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期内,我们能够完成的就只有种植园的规划和初期的播种工作。

开展园本讨论

2.创设环境,形成潜在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充分发挥“种植园”、自然角、种植的花草树木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环境,让环境成为教材,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利用走道楼梯、大厅、班级的主题墙为孩子打造“种植”环境。各班围绕种植主题课程,进行有关种植主题环境的打造,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种植资源,开发课程,培养幼儿欣赏种植,学习种植,喜爱种植,既能让老师和幼儿获得简单的种植知识和技能,也体验种植研究的过程和喜悦,同时激发幼儿对种植探究的兴趣。

种植园地改造前

改造后

室内环境改造前

改造后

 3.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

在幼儿园课程模式有多种,其中主题教育的模式是现代课程模式一种,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有5—6个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从选种到种植,从管理到收获,都是一个个生动的课程,可将种植活动与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领域教学结合,构建特色的课程文化。

4.开展游戏,延伸种植课程。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幼儿园通过游戏的开展,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结合幼儿园的种植资源,幼儿园开展多种有关种植的游戏。  

三、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一)已解决的问题与困惑

1.种植园以及环境创设得到初步规划。园长组织年级组教师积极参与到规划中,通过研讨定下各个种植区域和环境创设的最终方案。

2.以班级为单位商讨适合本年龄段孩子的种植活动和内容。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沟通,由家长协助种植活动。

(二)未解决的问题与困惑

1.如何把种植课程有效的融入基础课程。

2.种植过程中,教师缺少有效观察、指导,不注重幼儿的操作。

发展行进中的我们

自2017年参加“国培”后,在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家们的引领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根据我园实际拟定了“顺应自然、静待成长”的办园理念,继续拓展并形成了以种植活动为主要拓展性课程的园本课程。

园所环境在不断变化

孩子们的种植园地硕果累累

教师在保教团队的带领下,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过程中适时劳作,通过实践感知、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活动,认识各种作物、杂草、小动物、劳动工具等,并根据幼儿兴趣即时生成丰收节活动、美食节活动等,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班本课程。

幼儿劳作图

加工、品尝

同时,积极搜集过程资料和图片,丰富教室的环创和主题墙;并及时跟进、归纳小结。

生成性课程

丰收节及义卖活动

结合我园资源进行计划和实施,把以上活动,融合到一日活动中,开展丰富的延展活动,并及时归纳整理小结,形成园本课程、班本课程,持续完善我园课程资源,为我镇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