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人文科学系邀请福建省普教室黄国才教研员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中文专业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学习课标、实践课标、提高质量"的讲座。讲座由语文教研室姜平老师主持。
黄国才老师开门见山地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将来语文教学"教"和"学"的唯一依据,然后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稿内容的变化,重点谈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强调的三个问题:语文课程的性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以及考试评价。
黄老师首先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而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中。黄老师用《一株紫丁香》为例,从语言文字入手,给大家提供了新颖独特的课例,提醒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应致力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接着,黄老师与大家做了个精彩的文字互动,在和谐的气氛中提出"语文教学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黄老师趁势将课文《自己的花是开给别人看的》的"姹紫嫣红"、"嫣然一笑"、"莞尔一笑"等关键词句的教学与大家分享,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掌握作为母语的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于将来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最后,黄老师从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现状出发,鼓励同学们可以先从自身的学习出发,像50年代的北大学生一样,大胆、主动地与老师们探讨考试评价的问题以促进学习,改善教学质量,亲身去实践课程标准。讲座结束时,黄老师殷切地提出来两点希望:第一,多上图书馆,多看书,开阔自己的眼界;第二,要多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只有这样,你才能走进课程标准,亲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也才能真正走入你的心灵,提高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成为可能。
黄老师的讲座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为2010、2011级的实习和见习更好地进行指明了方向,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名师简介:黄国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小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执教《古诗词三首》(四年级)曾荣获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举办的福建省第一届小学语文名师海西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执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生命而歌》(习作课)等多节研究课在福建师大附小等多所学校展示。《"教什么"与"考什么"——关于阅读教学与阅读评价》等多个专题研究在浙江、重庆、河南省以及省内多所学校与老师分享。撰写《台湾小语课堂的"三大意识"》等几十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参与编写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编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福建教育出版社)等书。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的修订工作。参与"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余文森教授《课堂教学》课程指导工作。受聘为福建省教育厅"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授课教师。2012年10月登上《小学语文教学·人物》专刊。
黄国才教研员作讲座
中文专业同学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