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学院秉持“稳基础、重实践、强技能”人才培养理念精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师范类专业,打造了“以五育融合素质培养为核心,遵循“坚持一体两翼并进全程渗透”原则的培养体系;非师范专业则形成“学习—服务—督导—反思—再学习”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开设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社会工作、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五个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自2022年9月始,与福建师范大学携手开展“3+2”高本贯通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开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于培育“一专多能”的小学学科教师、专业社工及健康养老服务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建设成果颇丰。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特等奖1项;于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中,揽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另有1项案例入选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1项案例入选省级“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在专业建设方面,拥有1个省级特色服务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专业以及1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培育点课程建设方面1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入选省级“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我校与福建师范大学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试点项目,正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工作专业表现突出,荣获鼓楼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最佳支持单位”以及福州市第二福利院“专业志愿服务单位”称号成功承接并圆满完成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 高校项目。

学院人才培养成效良好27名学生在全国师范院校及福建省高校师范生各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达48.4%。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1人、福建省哲社领军人才1人以及福建省优秀教师1人历经多年悉心培育与磨砺,学院打造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为高质量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专业介绍


小学教育(综合文科教育)
(省级示范专业师范类专业)

培养目标:

面向小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并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小学语文、小学书法、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学及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型教育工作者;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并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和社区教育服务的工作者。

课程设置:

主要开设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文学概论、汉语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教师口语、书法、美术、音乐、计算机应用等。

就业方向:

小学语文、小学书法、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学科教师;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培训教师;社区教育服务工作者。



小学教育专业“3+2”高本贯通

师范类专业

2022年,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办小学教育专业“3+2”高本贯通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探索基础教育师资高本衔接、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模式改革,创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促进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质升级,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该项目2025年计划招生50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福建,辐射东南,面向全国,基于新时期优秀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全方位培养师德高尚,学识广博,胜任多科教学,能研究、懂管理,具有未来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小学教师。具体包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坚定的教育信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功底,良好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学的管理理念;精通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教学,同时能够驾驭其他1-2门小学学科教学(包括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英语、小学劳动与综合实践等);能够胜任班主任和小学教育行政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力、实践创新力、持续学习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能够成长为区域内优秀小学教师和未来的学校管理者。

课程设置:

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小学班队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师口语、教师书法、美术基础、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小学教育评价、汉语基础、写作、小学数学基础理论、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



小学数学教育
(师范类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胜任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现代教育理念、较强教育教学能力与初步教学研究能力,专科层次的小学数学教育师资。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并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指导、宣传和管理等相关职位工作者。

课程设置:

开设基础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数学、初等数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竞赛指导、数学思想方法、自然科学基础、教师口语、美术、音乐、计算机应用等。

就业方向:

小学数学教师;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指导、宣传和管理等相关职位工作者。



小学科学教育

(师范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福建,适应区域小学教育发展需求,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从事小学以科学为主的多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可胜任班主任和小学教育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小学教育教学人才。

课程设置:

小学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小学班队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口语、教师书法、美术基础、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基础生物学及实验、地球与宇宙科学基础及实验、基础物理学及实验、基础化学及实验、儿童卫生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技能、科技作品设计与制作、科技活动设计与实施、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

就业方向:

核心岗位为小学科学教师;相关岗位为小学教育教师、科技辅导员、各级各类科技馆、博物馆、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等部门从事儿童科学教育指导、科普宣传和教育管理等相关职位工作者。



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服务学习”动态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打造“校政行企”四轴联动多元育人共同体,搭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致力于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恪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实务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社会事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培养一支用得上、靠得住的高质量社会工作队伍。

课程设置

社会工作认知、社会学与生活、心理学与生活、管理基础与应用、社会问题与社会保障社会组织认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调査方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专业写作、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服务项目策划与管理、整合社会工作实务、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心理咨询与辅导、公益传播、艺术治疗、非营利组织管理等相关课程。

就业方向

核心岗位为民政、社区、慈善机构等社会工作行业的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社区工作者等职业,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执行、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管理、服务资源识别与链接、政策执行与宣传等工作相关岗位为民政、劳动、司法部门,各级团组织妇女组织、工会组织下属的社会福利院、少年宫,以及从事社会工作相关事务的社会企业的基层服务岗位群等。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老年服务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照护技能,能结合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专业养老服务,具备较好人文底蕴、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适应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从事老年评估、老年照护、老年教育、养老运营与管理等专业领域,具有鲜明“福幼”特色的高技能养老服务人才。

课程设置:

包括老年学概论、老年服务礼仪与沟通、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康养政策法规与标准、老年营养膳食与搭配、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等专业基础课,老年人生活与基础照护实务、老年人生活能力康复训练、老年健康照护、老年活动策划与设计、老年人能力评估实务、老年心理护理实务、社区居家与养老机构智慧化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老年社会工作、音乐照护、老年手工、老年书法、绘画与艺术鉴赏、长者园艺治疗、音乐照护、社区居家适老化环境设计、银发项目策划与市场营销等专业拓展的特色课程。

就业方向:

核心岗位为中高端养老机构、大型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康服务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机构从事照护、评估、社工、咨询等技能服务岗位;相关岗位为从事社区养老服务管家,老年服务机构中层管理人员,老年教育领域从业者;在老年产品生产或养老领域经营企业从事产品开发、辅具适配、产品营销等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