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成习惯,写作便是享受——人文科学系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2013级见习系列报道之七

作者:人文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15-05-18浏览次数:0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理念,林莘名师工作室2015年5月13日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展开教研活动,我系2013级见习生现场观摩学习

雷劲老师带来的是林良先生的儿童散文作品集《小太阳》的导读教学,近期他将携《小太阳》参加2015年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本次教学,雷老师在上周同题公开课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以一首可爱的台湾童谣导入,激发孩子兴趣。雷老师具体教授作品集中《金色的团聚》这篇文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陈金玲老师带来的是绘本《大卫上学去》的阅读指导课。绘本是符合低年段儿童认知心理特点,适合儿童早期阅读的一种文本。教学中,陈老师利用绘本图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边看边读,边想边说",用共同体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享受阅读绘本的乐趣。孩子通过不断问问题,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再辅以丰富的语言响应,无形中促进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课堂上,一位穿着格子衫的小朋友,频频举手发言,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也许你不知道他是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是共同体学习方式给予了包括他在内的孩子们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思考,也让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静悄悄的革命"力量(《静悄悄的革命》系日本佐藤学教授关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著作)。

不论是中段的儿童散文作品的导读课,还是低段绘本阅读指导课,两位老师都十分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习惯培养,沟通课内课外,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阅读指导课之后,是陈敏老师带来的写作指导课《只有一天生命的作文》她以课题为眼,设置悬念,引出关于新闻写作的学习,概括出新闻的"三要素",总结出新闻写作的"5W(when、where、who、what、why)",而后就地取材,让学生现场找素材进行创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创作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场景模拟。"灭蚊英雄"的模仿报道,顿时调动起现场气氛,课堂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息。此次习作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在场师生深受启示。

通过观摩此次教研活动,同学们深刻领会到: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初衷与目的。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有权决定自己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学生也是发展的主人,教师要尊重他们在阅读中个性的理解、感悟与创作。三位老师通过各自精湛的教学技艺告诉我们:当阅读成为习惯,那么写作将成为享受。

 

雷劲老师的课上孩子们认真阅读文本

陈金玲老师手中的绘本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陈敏老师课上学生们在积极寻找新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