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科学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小学语文、数学、信息技术、书法、思品、科学等学科师资及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小学教育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拥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建有心理宣泄室、心理咨询室、心理团体辅导室、科学实训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儿童科学探究室等13间专业实训室,与其他小学教育专业系部共享校外教育实践基地29个。设立"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及初等教育名师工作站,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校-校合作机制。
现有专任教师30人,教授3人,副教授1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60%,拥有硕士学位的23人,占76.7%;博士学位1人;双师型教师15人。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71人,广邀一线名师进校任教授课,已引进小学一线名师11人。设有中文、数学、教育心理、计算机和实训五个教研室,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全系教师坚持用"先进的理念教育人、用高尚的师德影响人、用高超的师能造就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早接触、长流水、不断线"全程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稳基础、重实践、强技能、宽口径"的办学特色,精心打造品牌训练项目,通过"赛""练""模""考",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师综合素养;通过"名师零距离"讲坛,邀请小学一线名师入校开课和讲座;开展"四点钟服务站",为学生构建学以致用、奉献社会的锻炼平台,都已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响。
小学教育
(省级示范专业)
一、综合文科教育
培养目标:
面向小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并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小学语文、小学书法、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学及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型教育工作者;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并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和社区教育服务的工作者。
课程设置:主要开设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文学概论、汉语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教师口语、书法、美术、音乐、计算机应用等。
就业方向:
小学语文、小学书法、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学科教师;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培训教师;社区教育服务工作者。
二、综合理科教育
培养目标:
面向小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并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小学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学及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型教育工作者;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并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指导、宣传和管理等相关职位工作者。
课程设置:主要为小学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教师,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指导、宣传和管理等相关职位工作者。
就业方向:
小学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学科老师;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指导、宣传和管理等相关职位工作者。
数学教育
(师范类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胜任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现代教育理念、较强教育教学能力与初步教学研究能力,专科层次的小学数学教育师资。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并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指导、宣传和管理等相关职位工作者。
课程设置:开设基础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数学、初等数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竞赛指导、数学思想方法、自然科学基础、教师口语、美术、音乐、计算机应用等。
就业方向:
小学数学教师;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指导、宣传和管理等相关职位工作者。
现代教育技术
(师范类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具备教学系统设计等教师专业素养,具备新媒体艺术创作眼光以及数字媒体产品制作能力的复合型教育信息化应用人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
课程设置:主要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校园网应用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与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VB可视化程序设计、心理学、教育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小学程序设计教学、计算机应用实践和小学教育实践、教师口语、美术、音乐等。
就业方向: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指导、宣传、管理和技术指导与支持等相关职位工作者;学校和各级电教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应用开发与研究相关职位工作者;数字媒体技术相关职位工作者。
数字展示技术(虚拟现实(VR)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虚拟现实、动画、游戏等专业知识和设计、制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设计创意和制作能力;既有人文艺术素养又能熟练操作虚拟现实相关设计制作软件、掌握虚拟现实相关交互应用技术,能与相关企业无缝接轨,动手能力强且具有自我提升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虚拟现实技术导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素材处理技术、虚拟现实应用原画设计与制作、3Dmax、ZBrush数字雕塑、产品设计方法论、MAYA、ND虚拟现实应用模型贴图制作、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策划设计、Unity3D虚拟现实开发引擎入门、虚拟现实应用动作设计、虚拟现实应用特效设计、摄影机动画基础等课程。
就业方向:
美术设计;三维建模、游戏造型;动作设计师;动画师;影视特效师;交互设计师;虚拟现实设计师;其他相关岗位。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青少年,服务基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共青文化素质,掌握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领域必备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职业技能,能适应青少年教育与辅导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一支用得上、靠得住的队伍。
课程设置:主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共青团与少先队实务、青少年活动设计与指导、青少年心理辅导与咨询、公文写作、社会调查与方法、青少年权益保护实务、口语、书法、美术、音乐、计算机应用等。
就业方向:
主要包括小学大队辅导员,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团委,企、事业单位团委,农村基层团委等基层共青团少先队岗位群;民政、社区、志愿者等社会组织与自组织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岗位群;各级团组织、妇女组织、工会组织下属的少年宫、科艺宫、儿童活动中心、少儿图书馆以及非公青少年校外教育企业组织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岗位群。
科学教育
(师范类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基础、重实践,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富有探究与创新精神,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基础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科学发展史、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小学科技活动设计与指导、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高等数学基础及各门高专文化通识课程,接受教师口语、美术、音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基本技能训练,并设有贯穿三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小学科学课程或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也能在各级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及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科学教育研究、科学技术普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