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技巧篇之语文课文朗读

作者:人文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17-04-28浏览次数: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因此语文教学要落实大纲提出的要求,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小学生受年龄和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对他们在运用书面语言和表达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主要应要求他们学会理解书面语言,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加强教师的范读。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手段。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过程。而朗读训练必须作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一基本要求。(正确:不添、不漏、不颠倒、不重复、不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流利:连贯、流畅。有感情:理解表达。)

一、停连

停连是指朗读(或说话)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连接。(又被成为)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如果停连不当就会造成歧义:

① 佳佳对 /蓉蓉不好。

佳佳对蓉蓉 /不好。

② 过路人 /等不得在此穿行。

过路人等 /不得在此穿行。

二、标点符号

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有时必须服从标点符号,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中有点号的地方同朗读时的需要有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标点符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见下表:

顿号< 逗号 <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般地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如: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这段中凡是有标点的地方,朗读时都必须停顿,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点号,实行长短不同的停顿。

以上就是朗读的简要技巧,大家可以试一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