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职业教育模式及若干启示

作者:人文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17-10-10浏览次数:0

作者:林建晦

        2017年5月,我有幸同福建省各高职和中职院校的同仁们一起,在福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福建省职业教育专项能力提升项目"的培训。培训的主题

是"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例,推广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

新加坡作为当今世界的教育发达国家,具有完备成熟的创新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注重公民创新精神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其国力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我就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下简称"NYP")为例,探讨其职业教育模式以及给我们带来的若干启示。 
  一、NYP学院概况 
  NYP是目前新加坡排名第一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由新加坡经发局所属的德新学院、法新学院、日新学院、精密工程学院及20多个应用科技中心组建而成,1992年正式成立南洋理工学院。目前在校生人数15000人,全职教职员1300人,全校采取智慧型校园设计及全面联网的信息结构。

学院课程设置的宗旨是全面的基础教育、适当的专业技能教育、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对国际化的认识。课程设计的模式为三年制(六个学期)的课程,每个学期约为六至七个学科,各专业的课程约有三十三至三十六个科目。学院经常对各学系的课程设置加以检查与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

全院的教学理念是推行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教学工厂"来进行实践科目的教学安排,并通过"双轨制"教学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及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二、"教学工厂"的实践教学 
  (一)"教学工厂"理念 
  "教学工厂"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工厂,它是在校园内,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中的一个培训平台,教导学生实用的有关课目,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吸取经验,学习终身可用的技能以加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为学生学习到真正的商业经营方法和企业家精神打好基础。它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它不是英式的"三明治"课程安排,也不是德式的"双元制"课程安排,它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工厂"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在NYP校园内,将实际的企业环境纳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大二就能了解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流程,并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而商业与科研项目是"教学企业"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环境里;它是在现有的教育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项目课等)的基础上建立的。 
  "教学工厂"对学生的考核管理非常严格。NYP的经验是,如果学生在"教学工厂"的工作没有完成(如经营的小店亏损,负责的项目失败等),学生不用承担经济损失,但他们大二的成绩算作不合格,必须要来年重修,还要多交一年的学费。这会给学生很大的压力与激励,促使他们自己努力。 
  (二)"教学工厂"的启示 
  1. "教学工厂"是学院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工厂"里,项目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不断的研发过程中,学院的专业开发能力自然地得到了提升,另外,学院最宝贵的资源——"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更加专业的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可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超越自我。

2. "教学工厂"VS校内外实训基地

对于师范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如何将"教学工厂"的理念和我们师范教育有机结合呢?

事实上,由于教师的职业特色,师范生在学期间更需要边学边实践的机会。而校内实训基地,例如微格教室,只能提供虚境教学的场所,学生在虚境教学中只能训练自己讲课的思路和条理,无法进行课堂组织能力的训练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实践的成效,我们将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进行统整,让学生在三年上期到校外实训基地小学进行为期15周实习,和原来的6周毕业实习加上14周放养式的顶岗实习相比,这样的实习成效显著。学生经历的15周统一组织的实习之后,实践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对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也更加全方位,这样利于学生毕业后作出长效的职业选择。

3. 建立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元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困境的有效途径,也是不断增强院校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作为高职类师范院校,存在学制短、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缺乏动力等短板。

在师范类专业建立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从大二开始,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老师建立较为稳定的师徒关系,"让学生走出去,把名师请进来",这样可以有效整合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教学。在有限的学制内,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帮助学生全方位建立专业思想、提升实践教学技能,提高高职师范生的职场能力

三、师资培训与专能开发 
  (一) 教师招聘 
  NYP不仅是新加坡排名第一的理工学院,在国际上也是赫赫有名的职业教育学院。NYP的毕业生在申请欧美多所著名学府的本科学考试时,其在NYP获得的学分、成绩,不仅得到承认,还可申请部分本科课程的免修。像这样一所理工学院,在招收教职员工时,却并未将任教的学历门槛订得过高。进入NYP任教的教师,不一定毕业于师范院校,也不一定是硕士或博士,但一定要有在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重要岗位工作3—5年以上的经验。在录取为正式教职员工后,NYP视其具体的工作资历与经验,再进行岗位分配与相应的培训。 
  (二) 终身培训制度 
  不仅在我国国内,即使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员工满50岁就被视为已经失去培训的价值。而在NYP,无论年龄、学术造诣有多么不同,每个人终身享有平等的培训机会,前提是:只要你想提升自己,并且对NYP作出贡献。 
  正是在这种人力资源"++"的专能开发培训机制下,NYP的教师们始终保持着敢于奉献、主动学习、善于合作的精神。NYP也由此培养出了一支创新、超前、肯拼肯干、精益求精的优秀师资队伍。 
  (三)"双师"培养的启示 
  我国各高职院校目前在引进师资队伍时,学历条件的"门槛"订得越来越高。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把硕士、博士作为招聘教师的必要条件之一。事实上,有很多来自于高等本科院校的硕士、博士,缺乏中小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也只会照本宣科,为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带来很大障碍。

我系初等教育名师工作站早在2015年6月就已成立。该工作站聘请林莘、葛洁如等11名省内有影响力的一线小学语文和数学名师作为专业建设指导教师,邀请他们参与课程规划、课程教学、课题研究等专业建设项目。此举有效带动了我系的课程教学法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方案的实施,名师进课堂活动更是让学生受益匪浅。

在名师工作站的平台上,我系应进一步加强校校之间的深入合作,力图使本工作站成为"资源辐射中心、教育科研的基地、理论与实践对话的平台、未来名师成长的摇篮", 为我省初等教育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无界化合作 
  (一)"无界化"合作理念 
  "无界化"合作的范例在NYP的校园里比比皆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同一院系间的"双轨制"教学模式,这也是"无界化"合作理念很好的体现。在NYP各个学系,大一要安排基础课程的共同学习,每个系的不同专业在大一学习的内容几乎都是相同的。因此,为了合理安排教师及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会在大一上、下学期安排不同的专业学习相同的科目,比如会计系的学生可能在上学期学习会计学,下学期学习商务技能,而旅游与胜地管理的学生则可能在上学期学习商务技能,下学期学习会计学,其他专业与此类似。简而言之,就是在大一,同一学院的所有专业实施"大贯通、大融合"的轮换教学方式。而在大二,同一专业的学生也分为两批、三批甚至更多,视专业的学生人数而定,第一批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第二批学生直接进入"教学企业",由于"教学企业"里的内容基本上是大一学过的内容,所以直接进入"教学企业"也不会对第二批学生有太大障碍。到了大二下个学期,再进行轮换。大三也是如此,学生们上、下两个学期在校外实习与加值科目的课程学习之间进行轮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校内"教学企业"、校外实习企业永远有学生,可以保证学习与合作的连续性。而为了保证这一连续性,同一系的教师们必须精诚合作,才能使教学正常顺利地开展下去。 
  NYP还把这种合作范围扩展到政府、跨国集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合作典范。如微软、新加坡资讯发展局和NYP合作开发的"亚历山大"医院项目,NYP的无界化团队包括了信息技术系、工程系的师生;NYP与3M联合开发的文件自动存取系统ADM(Article Dispensing Machine)是世界上第一台能提供自动借还服务的图书馆机器,此项目由工程系、信息系和设计系的师生共同开发完成;而NYP与泰国合作的"泰国教师培训项目"更是将这种合作发挥到极致,校园内所有各学系的教职员都积极参与,信息与工程系提供实验室,工商系量身定制培训计划,连续三年为泰国共培训了2400名骨干教师。 
  (二)"无界化"合作的启示 
  这种"无界化"的校园合作理念不仅可以促进各高职院校间以及校内不同院系间的项目和教学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团队精神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强化师生们的专业能力,提供更多综合技术创新与应用机会,促进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从微观角度来看,也可以尝试让各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在校内实行"双轨制"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共享基础科目的学习,节约教学资源,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在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方面安排更加灵活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