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当其时,则事半功倍;失其时,则事倍功半,或全失其效。”如何做到“教当其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组织符合学情和学科特色的教学活动。
师范生虽然在校内接受了不少教育类理论课程的教育,可是,她们对真实的学情却知之甚少,以至于到了一线的课堂,她们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束手无策。
5月13日上午,我系小教(综理)教育专业19级全体师范生和往常一样,来到东升小学五楼录播室。今天,她们将在这里观摩一节五年级教研课“分数的基本意义”,之后,将聆听由陈永芳副校长开展的关于“如何备好一节课”的讲座。
执教的林思云老师是我校17届毕业生,参加工作不到五年。在课后的教研环节,林老师认真还原了备课过程中对教学思路、课件等的不断调整和改进,反思了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预设与生成,让在场的19级师范生们体会到准备一节教研课的曲折历程。随后,指导老师陈永芳副校长对这节课进行了综合点评,并结合同类型课题,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陈副校长指出,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这里的学情,不仅仅包括学生的已有知识,还包括学生的已有活动经验、习惯性学习模式等等。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才可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或者全失其效。
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听得十分认真,还积极参与教研互动。像这样完全浸润式和交互式的教研活动,通过执教教师的备课还原和课后反思、陈副校长的提纲挈领,在场的师范生走近小学生,走近一线教师,积累了间接的教学经验,为后续的教育实习奠定了基础。